首页 >> 技术中心 >>植保方案 >>十字花科蔬菜 >> 十字花科蔬菜简介及病虫害防治
详细内容

十字花科蔬菜简介及病虫害防治

十字花科蔬菜简介及病虫害防治

一、 十字花科蔬菜简介

十字花科的蔬菜包括:小白菜、菜心、大白菜、卷心菜、椰菜、椰菜花、芥蓝、青花菜、球茎甘蓝、芥菜、叶芥菜、茎芥菜、大头菜、榨菜、胡萝卜、白萝卜、西兰花、油菜等。

全世界十字花科植物有300属以上,约3200种,主要产地为北温带,尤以地中海区域分布较多。我国有95属425种、124变种和9个变型,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以西南、西北、东北高山区及丘陵地带为多,平原及沿海地区较少。十字花科是一个经济价值较大的科,其中如芸苔属和萝卜属为我国主要的蔬菜和油料作物,或作辛辣调味品;有的种类是重要的药用植物;有的是观赏植物;也有的可用作染料、野菜或饲料。

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长期单一使用化学农药,害虫抗药性增强,农药残留风险不断增加,不仅影响蔬菜质量安全,更危及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十字花科蔬菜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2. 1 软腐病

2. 1. 1 为害症状

软腐病大多出现在甘蓝和大白菜中,发生在包心初期。通常在蔬菜叶底部先发病,发生病害的地方会有淡黄色病斑,病情进行恶性蔓延发展之后会出现黄褐色病斑并且直接腐烂,呈粘稠软腐状,并散发很大的异味。之后,蔬菜叶腐败脱落,叶球暴露,发病组织液内充满灰黄色或白色的粘液。病情大范围扩散之后,茎叶心髓组织和叶柄基部会全部腐烂,导致植株死亡。在干燥的环境中,腐烂的病叶就会丧失水分,逐渐变成透明薄片状。

2. 1. 2 发病规律

软腐病为细菌性病害,病原菌为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软腐致病性Erwinia carotovora subsp. carotovora(Jones)Bergey eet al。病源主要来自病株、病残体、带菌的昆虫或携带病菌的其他植物,大多是通过雨水、农田灌溉、昆虫传播等方式进行。从蔬菜的伤口处入侵,病株中的病菌又通过昆虫、雨水等作为媒介进行传播,引发二次感染,从而使病菌进行大范围的扩散。土壤中遗留的软腐病菌能够向幼嫩的幼芽及根部入侵,病菌侵入根部,又向顶部进行蔓延,由于软腐病菌的潜伏期较长,从而导致整个生长期的大白菜都受病菌的侵入,成为大白菜生长后期及储藏期出现腐烂现象最直接的发病根源。

2. 1. 3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品种,并进行科学合理的栽培管理,可与其他作物进行轮作;在地势较高的地带种植或者垄作,能够加快排水。

药剂防治:(1)发现病株立即拔出并移出田外处理,病穴撒石灰消毒。(2)在发病前期或初期用100亿CFU/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300倍或47%春雷王铜600-800倍进行喷雾防治,每隔7d喷一次,连喷2~3 次。(3)在苗期和莲座期分别用100亿CFU/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稀释300倍灌根。

2.2 霜霉病

2.2.1 症状

整个发育期都有发生霜霉病,一般在早春与晚秋季节发病率较高,病害处于叶片、根茎、种荚和花梗。叶片感染初期,叶面会有浅绿色的病斑,病斑会逐渐扩散,颜色会变为黄褐色,叶片背面会出现白色的霉层。

2.2.2 发生规律

霜霉病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寄生霜霉菌Peronospora Parasitica(Pers.)Fr。在北方地区,病菌会跟随病残体寄生在土壤中过冬、过夏。春季环境有利于卵孢子生长,因此,卵孢子是北方春秋季节侵染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原因。在南方,十字花科作物中产生的病菌会通过大量的卵孢子在其他植物上进行蔓延。在长江中下游地带,病菌以卵孢子作为传染源在病株和病残体上过冬,成为春季的重要传染源。卵孢子或者病菌体主要通过雨水和气流进行扩散,并造成多次的病菌感染,从而使病害得到大范围扩散。

2.2.3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因地制宜地选择抗病性较强的花叶品种,可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进行轮作;实施水旱措施,减少发病率;合理施肥,增加磷钾肥;施足肥料之后,要对田间进行全面的清理,并进行土壤的深翻,来减少病菌的寄生。

药剂防治:发现中心病株或发病中心时及时喷药控病。(1)选用5%香芹酚水剂1000倍-2000倍和3亿CFU/克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300倍液-600倍液或100亿CFU/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混合喷雾使用。喷药时,主要喷叶背面,以中心病株为主。每隔7d 施药一次,连喷2~3 次。(2)47%春雷王铜600-800倍进行喷雾防治,每隔7d喷一次,连喷2~3 次。(3)选用10%多抗霉素800-1500倍液叶面喷雾。

2.3 病毒病

2.3.1 症状

病毒病贯穿于植株的整个生育期,幼苗发病初期的叶片呈现明脉状,叶片出现颜色不均、皱缩,心叶形状扭曲,有时叶脉出现褐色斑块或者不整齐的波纹,根茎不发达。成株时期病株萎缩,叶片上呈现黄绿色的花叶及黑色小斑点,病株严重时不能结球。

2.3.2 发生规律

病毒病的病原有多种,包括:芜菁花叶病毒(TuMV)、黄瓜花叶病毒(CMV)、烟草花叶病毒(TMV)、花椰菜花叶病毒(CaMV)等,单独或复合侵染。病毒在窖内贮藏的白菜、甘蓝、萝卜等或采收株上越冬,也可以在田间生长的十字花科蔬菜、菠菜及田边杂草上越冬,在田间主要以蚜虫和汁液接触传播。高温干旱蚜虫数量多,田间管理粗放,幼苗发育不良,病毒病发生较重。

2.3.3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性较强的品种,合理规划田间,并与非十字花科植株进行轮作,对病株或病残体进行清除;选择适宜的时期进行播种,避免在高温气候及害虫频发季节播种;加强对幼苗生长期的管理,预防蚜虫对植株的侵害。

药剂防治:苗期开始防治菜蚜。防治方法见蚜虫的防治。(1)使用47%春雷王铜600-800倍进行喷雾防治,每隔7d喷一次,连喷2~3 次。(2)1%氨基寡糖素水剂300倍稀释液喷雾,每隔7~10d 喷施次,连续用药3次。

2.4 根肿病

2.4.1 症状

在发病初期,地上部分植株表现症状不明显,仅表现植株矮小,病株叶色逐渐变淡,中午凋萎下垂,早晚恢复,后期基部叶片发黄、枯萎,严重时全株枯死。病株根部肿大呈瘤状,主根上的瘤多靠近上部,球形或近球形,两面凹凸不平,粗糙,后期表皮开裂或不开裂;侧根上的瘤,多呈圆筒状,手指状;须根上的瘤数目多,并串生在一起。到发病后期,易被软腐细菌等侵染,造成组织腐烂,散发臭味,终致整株死亡。

2.4.2 发生规律

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由芸苔根肿病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 Woron.染后引起。病菌主要来自土壤中的病残体或种子。最适发病温度19~25℃,土壤含水量45~90%。适宜在酸性缺钙的土壤中活动,土壤酸碱度在PH6.2以下发病重,PH7.2以上不发病。病菌从根毛侵入根部,引起细胞加剧分裂,体积增大,相互挤压,在根部形成肿瘤。田间主要通过雨水和地下害虫传播。湿度大利于病害发生。低洼地和水改旱地的菜地,发病较重。

2.4.3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移栽时选择晴天进行,淘汰弱、病苗,灌溉选择不带病菌的干净水,病田不宜漫灌。发现病株要及时处理,可用生石灰撒施病穴,病株要集中销毁,减少病菌的重复侵染,防止病菌的扩大蔓延。如果遇到下雨天气,并且持续时间较长的时候,注意排水防涝。

药剂防治:(1)播种前可用3亿CFU/克哈茨木霉菌50倍液浸种15min;(2)拌苗床土时用3亿CFU/克哈茨木霉菌根部型,每立方苗床土用哈茨木霉菌200-400克;(3)在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未发生或发病初期(移栽成活后,即营养生长前期)可用100亿CFU/克枯草芽孢杆菌300倍液或3亿CFU/克哈茨木霉菌根部型稀释2000倍液灌根,视土壤干燥程度每株浇灌药液200~250mL;间隔7-10天再灌根一次,两种药剂间隔使用。

2.5 黑腐病

2.5.1 为害症状

黑腐病俗称“半边瘫”,主要为害大白菜、小白菜等白菜类。幼苗出土前染病不出苗, 幼苗出土后发病, 根髓部变黑, 幼苗枯死;成株期染病, 会引起叶斑或黑脉,病情扩展后致周围叶肉变褐枯死;叶帮染病后, 造成叶帮干腐, 致叶片歪向一边, 严重时病株萎蔫或倾倒, 纵切可见髓部中空。

2.5.2 发生规律

黑腐病为细菌性病害,病原菌为油菜黄单胞菌油菜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病菌在土壤或种株上越冬,如果病菌混入或附着在种子上, 致种外带菌, 病菌在种子上可存活28个月, 成为远距传播的主要途径。在生长期主要通过病株、肥料、风雨、虫害和农事操作传病。

2.5.3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良种、实行轮作和以无病田采种外, 还要加强田间管理, 适时蹲苗。

药剂防治:在发病前期或初期用100亿CFU/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300倍或47%春雷王铜600-800倍进行喷雾防治,每隔7d喷一次,连喷2~3 次。

三、 十字花科蔬菜常见的虫害及防治措施

3.1 小菜蛾

3.1.1 为害症状

1龄幼虫潜叶钻食叶肉,2 龄幼虫啃食叶肉残留上表皮,成为透明的斑块;3~4龄幼虫可将菜叶食成孔洞和缺刻,严重时全叶被吃成网状。幼虫常集中为害心叶,影响包心。

3.1.2 发生规律

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活动高峰为 19~23 时,白天仅在受惊扰时,在株间作短距离飞行。成虫产卵期可达10天,平均每雌产卵100~200粒。卵散产或数粒在一起,多产于叶背脉间凹陷处。幼虫活泼、动作敏捷,受惊时向后剧烈扭动、倒退或吐丝下落。在留种田除取食嫩叶外还啃食嫩茎、钻食幼荚、食空种荚。进入4龄期为老熟幼虫,老熟幼虫在叶脉附近结薄茧化蛹。

华北地区每年发生4~6代,合肥每年发生10~11代,广东20代。长江及其以南地区无越冬、越夏现象;长江以北地区,成虫在十字花科蔬菜、留种蔬菜及田边杂草中越冬,幼虫多数在菜心里越冬,蛹多数在菜株中部或叶片背面越冬。在北方于5~6月及8月呈2个发生高峰,以春季为害重,长江流域和华南各省以3~6月和8~11月为2次高峰期,秋季重于春季。小菜蛾的发育适宜温度为20~30℃。十字花科蔬菜种植面积大、复种指数高的地区,小菜蛾发生严重

3.1.3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避免十字花科蔬菜周年连作。对苗田加强管理,及时防治,避免将虫源带入本田。蔬菜收获后,要及时处理残株落叶,及时翻耕土地。

物理防治:利用趋光性,在成虫发生期,采用频振式杀虫灯或黑光灯,诱杀小菜蛾成虫。

药剂防治:卵孵化盛期至2龄前喷药防治,(1)用32000IU/mg苏云金杆菌Bt制剂900~1200倍液喷雾防治均匀喷施叶片正反面傍晚喷施较好10d后再喷1(2)选用0.6印楝素乳油500~1000倍稀释液均匀喷施叶片正反面7~10d1连续喷两次;(3)选用10%多杀霉素1500倍液均匀喷雾。

3.2 蚜虫

3.2.1 为害症状

以成虫为主,主要表现为成虫聚集在蔬菜幼苗、嫩叶以及接近地面的根茎,将其刺破并吸取液汁,就会导致蔬菜缺乏水分和营养,出现叶面皱缩、泛黄的现象,进而会使叶面大量塌陷;除此之外,成虫还可以将病毒病进行大范围的扩散,并分泌大量的蜜露,从而导致煤污病的大量出现。

3.2.2 发生规律

蚜虫主要是桃蚜、萝卜蚜、甘蓝蚜三种。蚜虫寄主范围广、发生世代多,除本身直接为害造成损失外,还传播病毒病,而病毒病所造成的损失远大于蚜害本身。蚜虫的扩散和迁飞是靠有翅蚜来完成,春秋两季发生数量大,田间开始由点片发生阶段,而迅速形成两个为害高峰,可见其繁殖速度极快。

3.2.3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清除田间杂草、彻底清除残株病叶等。保护地可采取高温闷棚法,在收获完毕后不急于拉映,先用塑料膜将棚室密闭3~5天,消灭棚室中的虫源,避免向露地扩散,也可以避免下茬受到蚜虫为害。

生物防治:利用寄生性天敌如蚜茧蜂科、蚜小蜂科、跳小蜂科和金小蜂科,捕食性天敌如瓢虫、草蛉、食蚜蝇、食蚜瘿蚊、食蚜螨、花蝽、猎蝽、姬蝽等,还有菌类如蚜真菌等。

物理防治:悬挂绿真瓜果实蝇物理诱黏剂(喷在塑料板或者矿泉水瓶上)黏虫黄板诱杀有翅蚜虫。银灰色对蚜虫有驱避作用,用银灰色薄膜代替普通地膜覆盖,而后定植或播种。

药剂防治:叶面喷施5%桉油精1000~1500倍液或0.6%印楝素500~1000倍液或0.5%苦参碱300~500倍液等植物源药剂。

3.3 菜青虫

3.3.1 为害症状

菜青虫的成虫俗称菜粉蝶,幼虫叫菜青虫,是侵害大白菜的主要害虫。1~2龄幼虫进食较少,大多数只进食叶背上的叶肉。3龄之后的幼虫的食量开始上升,会将菜叶吃成网状,严重时会出现大片叶片被吃光的现象,仅剩下根茎和叶脉,从而严重地阻碍了植株的健康生长以及包心的发育,还能诱发软腐病。病虫在叶球里进行取食,还会将排泄的粪便遗留在菜心中,降低了青菜的商品质量。

3.3.2 发生规律

成虫翌春4月初开始陆续羽化,取食花蜜补充营养后方可产卵。成虫以晴天日照强的中午前后活动最盛。在蜜源植物和产卵寄主之间频繁飞翔,进行取食交配产卵活动。卵散产,多产于叶背,平均每雌产卵120粒左右。成虫产卵与温度、光照和补充营养关系密切。温度低于15℃成虫一般不产卵,成虫产卵适温在22~24℃之间。无光照一般不产卵;田间蜜源植物丰富成虫产卵多。成虫寿命5天左右。

菜粉蝶在北部地区每年发生3~5代,南方地区每年发生5~9代。以滞育蛹在菜地附近的屋墙、树干、风障、枯草和残株落叶等荫蔽处过冬。春天越冬蛹陆续羽化为成虫。菜青虫发育的最适宜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76%左右。一年有春、秋2个发生高峰期。

3.3.3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春菜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残株败叶,并耕翻土地,消灭附着在上面的卵、幼虫和蛹。压低夏季虫口密度,减轻秋菜受害程度。春季结球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宜选用生长期短的品种,并配合地膜覆盖等早熟栽培技术,使收获期提前以避开菜粉蝶发生盛期,减轻危害。

物理防治:采用杀虫灯对成虫进行诱杀,人工进行卵块的补杀。

生物防治:释放广赤眼蜂寄生卵防治菜青虫赤眼蜂寄生害虫卵在害虫产卵盛期放蜂每次放蜂1万头每隔5~7d放蜂1连续放蜂3~4

药剂防治:(1)用32000IU/mg苏云金杆菌Bt制剂900~1200倍液喷雾防治均匀喷施叶片正反面傍晚喷施较好10d后再喷1(2)选用0.6印楝素乳油500~1000倍稀释液均匀喷施叶片正反面7~10d1连续喷两次。(3)选用10%多杀霉素1500倍液均匀喷雾。

3.4 黄曲条跳甲

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 (Fabricius)属鞘翅目,叶甲科,又称菜蚤子、黄曲条菜跳甲、黄条跳甲、地蹦子。为害甘蓝、白菜、油菜等十字花科植物,也可为害茄果类、瓜类、豆类蔬菜。国内各省区均有发生。

3.4.1 为害症状

成虫咬食叶片成无数细密孔眼,呈百孔千疮,严重的叶片萎缩干枯,影响蔬菜生长;幼虫取食根部,剥食菜根的表皮,呈凹凸斑块,使植株凋萎枯死,萝卜块根受害,造成许多黑褐色虫斑,严重影响质量和产量。此外,成虫还能传播白菜软腐病。

3.4.2 发生规律

成虫善于跳跃,高温时还能飞翔,中午前后活动最盛。成虫有趋光性,对黑光灯敏感,成虫寿命长,产卵期达30~45天,致使发生不整齐,世代重叠。卵散产于植株周围湿润的土隙中或细根上。每头雌虫平均产卵200粒左右。卵孵化需要较高的湿度。幼虫共3龄。

每年发生4~8代,东北及华北每年发生4~5代;上海每年发生7代左右;华南每年发生7~8代左右。以成虫在地面的菜叶反面或残株落叶及杂草丛中越冬。10℃以上开始活动、取食。一年中以秋季和春季发生为害较重, 而秋季又重于春季,以苗期受害最重。湿度高的菜田和油菜田发病重于湿度低的田。

3.4.3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尽量避免十字花科蔬菜连作。彻底铲除菜地周边的杂草,清除残株落叶。有条件的菜地每茬收获后,菜地灌水1 周左右再放干整地种植;播种前每亩施入生石灰100~150kg,然后深翻晒土,即可消灭幼虫和蛹。

物理防治:设置杀虫灯,诱杀成虫。

药剂防治:(1)5%桉油精1000-1500倍叶面喷雾;(2)32000IU/mg苏云金杆菌Bt制剂900~1200倍液喷雾防治均匀喷施叶片正反面10d后再喷1。(3)0.6%印楝素乳油500~1000倍液在菜心子叶期喷施,每隔7天1次,连续喷药2~3次。

3.5 菜潜蝇

菜潜蝇 Liriomyza brassicae Railey,属双翅目、潜蝇科,又称甘蓝斑潜蝇。为害菜心、小白菜、芥蓝、芥菜、椰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偶尔也为害豌豆和番茄。

3.5.1 为害症状

成虫产卵于菜叶组织内,孵出的幼虫即在叶肉与表皮之间潜食,形成弯弯曲曲的白色线状食道。危害严重时叶片潜痕密布,致叶片黄化或焦枯,不能食用。

3.5.2 发生规律

幼虫老熟后自为害处钻出,在叶表或弹入土中近表层处化蛹。年发生世代不详,每年中以4~6月为发生盛期。

3.5.3 防治方法

  在成虫发生高峰期及初见为害时喷药防治,(1)选用5%桉油精1000-1500倍叶面喷雾;(2)选用0.6印楝素乳油500~1000倍稀释液均匀喷施叶片正反面7~10d1连续喷两次;(3)选用10%多杀霉素1500倍液均匀喷雾。

seo seo